![]() |
今天突然的想到吉屋出租當中的"No day but today"
「There is no future, There is no past, I live this moment as, My last」
同樣的歌詞和旋律在我腦海中不斷迴盪,揮之不去
那時曲中的
「Five hundred twenty-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. Five hundred twenty-five thousand moments so dear. Five hundred twenty-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. How do you measure ? measure a year ? 」
和其後的"How about love"讓我瞬間就感受到一種打從心底的動容
我第一次看的版本就是百老匯的告別演出紀念
也許是因為最後一次演出的關係,比起電影版,現場版帶給我更多的感動
故事由一群藝術家開始,圍繞著這群現代的波希米亞人、遊走在社會邊緣的紐約客
透過彼此交錯的人際關係、情感以及詼諧的曲子鋪寫出整篇故事的軸心
「愛以及短暫的生命」
所有的角色都在對自己的生命掙扎,和艱困的現實拉鋸、對抗
也許從旁人的角度看,這樣的生活是有些悲慘、痛苦的
但他們願意為了自己的熱情、愛、以及一時的璀璨歡樂而承受這些艱辛
完成編寫這齣戲以及樂曲的是一位當時才29歲的作曲家"強納生·拉森"
他自己就和劇中的角色一樣,居住在老舊的社區、過著邊緣人的生活
他花了幾乎整整五年的時間完成了吉屋出租,但卻在最後,戲劇將在外百老匯首演的當天早晨去世
就和劇中的角色一樣,他崇尚著一種不在意生命長短,但專注於當下以及自身熱情的價值觀
在整齣戲進行的過程中,許多角色會對自己生命中的失去、不幸提出質疑,感到迷惘,也對於未知的人生感到恐懼、不安,但不論再怎樣的艱困,在他們的生命中仍然會有著愛,他們依舊在追尋著自己人生的榮耀與光輝
可能就是這樣的一種對於生命的熱情表現,使得這齣戲能不斷影響世界各地的觀眾,並且在百老匯演出長達整整10年。
我想,在現在的社會中,實在很難尋找到像是吉屋出租劇中人物一般,能夠刺激人們去感受自己生命的倉促與珍貴的角色;也很難去找到一個人像他們一樣,如此珍視自己的情感、夢想熱度更甚於生命長短。
希望大家都能從這齣戲當中感受到同樣的溫暖與熱情,並且獲得生命的能量。
2 則留言:
我來留言了(艸
Seasons of Love 跟 No Day But Today 二首都是提醒人要把握時間,不要拖沓,我很喜歡。
劇中的大家在尋找自己的存在,會迷失,會疑惑──但最後有找出自己的道路、最重要。
很喜歡一開場的八人合唱,也很喜歡最後的合唱,尤其是那一段段影片刷過時,最後那一幕Angel的出現,我最喜歡。
在百老匯告別演出的版本中
"Seasons of Love"是在中場休息後的下半場才唱的
以"La Vie Boheme"做結的上半場,像是以對自由生活、活在當下為重心
但到了下半場,主軸轉換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愛、羈絆,以及許多超越短暫生命的重要價值
我覺得這算是以歌曲編排來傳達不同重點的一種方式,不過電影版的表現手法就不同了
真的很喜歡RENT,處處都彰顯了身為人的重要價值~
張貼留言